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对拖延症说不
《从拖延到自律:超级自控力训练计划》是我在工作之余,认真拜读的一本关于怎样让自己拒绝工作拖延的书籍,书中提供了鲜活丰富的在生活和工作拖延的例子,正面和反面的都有,作者基于对心理学和人性的分析研究,针对性的指出了拖延的根本原因,以及拒绝拖延走向自律的解决策略和训练指南,具有实用的指导意义。如果按照书中写的训练方式严格要求自己,将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建立自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挖掘自身的潜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人生目标。书中主要从环境、目标、行动、时间、思维、自律等几个方面展开,共分为51个训练计划。下面我从个人印象深刻的环境和目标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一个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有助于在情绪上和精神面貌上更加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事实证明,混乱的工作环境为让人变得烦躁不安,工作效率低下,而干净整洁的办公桌会让人心情愉悦。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桌面上的各种文件、书籍分类摆放,要收起耽误工作的杂物,同时办公电脑里的文件和材料也要分类整理,有条不紊,要能在10秒内找到自己想要的文件。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要远离假装努力的积极废人,多跟优秀自律的人在一起,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如果我们经常跟那些看上去积极向上,假装努力,而实际行动上却宛如废物的人在一起,我们就会受他们的影响,深受拖延症的影响,缺乏执行力和消磨自己的意志。因此我们要果断的与这类积极废人划清界限,坚定信念,埋头苦干,少立flag,主动远离懒惰和拖延。如果我们经常跟优秀自律的在一起,自律的朋友、自律的伴侣,那么潜移默化,我们也会变得更加优秀和自律,优秀自律者就像一道美丽的亮光,照亮我们的世界,指引我们前行,让我们变得充满动力。因此在工作和业余生活中,我们要主动扩展自己的人脉圈,主动去结识优秀的人,和他们成为朋友,多向他们学习,努力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自律。
为了更好的工作,我们需要让生活规律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每个人都有一个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娱乐、游戏和刷抖音,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休息,更有甚者应该工作的时候用来娱乐,应该专注的时候在网上撒欢儿,那些我们偷过的懒,挥霍掉的时间,浸泡在垃圾娱乐里的时光,总是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壁垒,以另一种方式惩罚不努力的人。缺少计划,自制力欠缺,生活不规律,甚至黑白颠倒,成了很多拖延患者的“心头恨”,纵然内心十分痛恨这样的,自己仍然控制不住,拖延久了,便就成了习惯,并陷入恶性循环,其结果必然是后患无穷。规律化的生活是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不要让一件事的焦虑影响另外一件事的进行,要想工作规律,首先要作息规律。规律的作息才能带来良好的精神状态,睡眠不足和精神状态不佳将会严重的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为了让生活规律,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生活作息时间,合理分配时间,将休闲娱乐和工作严格分开,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做工作或者有意义的事情,早睡早起,睡前坚决不玩手机,坚持一段时间过后,就自然养成了好的习惯了。
事实表明,很多人工作上拖延、执行力差是因为缺乏目标感和目标管理,没有完成目标的紧迫感和时限性。因此为了战胜工作拖延,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目标的SMART原则:一是S要明确的,而非笼统抽象的任务;二是M目标要能量化指标,可衡量;三是A要可实现,目标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适度;四R是要将总目标划分阶段性的小目标,进行有效合理的分解;五是T目标具有严格的时间期限,要确保必须在期限前达到目标,不能拖延。很多人由于目标很大,而望而生畏,在漫长的执行过程中容易迷失自己,而小的目标却容易实现,因此我们需要将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分而治之,这样目标才能更容易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的实现它。高效的目标管理是治愈拖延症的一剂良药,拖延是止步于昨日的艺术,要求我们每天都要有可实现的目标,每天的工作任务必须完成,今天的工作绝不留到明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按照计划每天完成一点,不把工作滞留到最后期限,养成良好的工作自律的习惯。